月亮的圓缺變化是由什么引起的?
月球發(fā)生圓缺變化的現(xiàn)象,其實是月球繞地球運轉時,在地球上看到月球光亮部分的多少而已。月球每個月都要繞地球公轉一圈,所以,在地球上每個月都能看到月球受光部分的面積有時大,有時小。
月亮的圓缺變化是由月球繞地球的公轉引起的。月亮被太陽照射到部分是明亮的,沒有照射到的部分是黑暗的。雖然月球每次被太陽照到的都是半個球體,但由于太陽、地球與月球的位置天天都在發(fā)生變化,因而,有時月亮把完全明亮的一面正對著地球,有時又把側面對著地球。這樣月亮就表現(xiàn)出了陰晴圓缺的變化 。
月亮圓缺分別叫什么?
月球在圓缺變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種形狀叫做月相,月相實際上是人們從地球上看到的月球被太陽照亮的部分。
按照陰歷,月相變化規(guī)律是:新月—娥眉月—上弦月—凸月(盈凸)—滿月 —凸月(虧凸)—下弦月—娥眉月(殘月)—新月,就這樣循環(huán),月相變化是周期性的,周期大約是一個月。
陰歷就是依照月相變化規(guī)律制定的,農歷月初時,月亮正好在地球和太陽之間,稱為新月,或者叫做朔月;農歷十五十六時,就是滿月,或者叫做望月,如此循環(h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