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圖)
日前,網通社從上海鋼聯發布的數據來看,新能源汽車部分鋰電材料報價下跌。其中,電池級碳酸鋰跌7000元/噸,均價報35.5萬元/噸;工業級碳酸鋰跌7500元/噸,均價報31.9萬元/噸;氫氧化鋰跌2000~3500元/噸;鎳豆跌5400元/噸。由此來看,原材料價格也是導致電動車價格下降顯著因素。
原材料價格上漲意味著零部件價格上漲,對于廠商產品策略有一定影響。造成電池原材料,也就是鋰價格上漲主要原因是市場需求旺盛等因素導致價格暴漲。但隨著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增長率下降,以及插電混動和增程式電動車的快速崛起,新能源汽車平均單車電池裝載量和總需求增長率便會隨之下降。
去年11月,工業和信息化部辦公廳、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辦公廳發布了《關于做好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穩定發展工作的通知》,明確提出做好鋰離子電池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穩定發展。杜絕國內鋰電產業鏈供應鏈階段性供需失衡、囤積居奇、不正當競爭、盲目擴張,以及低質低價競爭發生。
為保障鋰電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穩定,各地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要及時了解本地鋰電制造及一階材料(正極材料、負極材料、隔膜、電解質等)、二階材料(電池級碳酸鋰、氫氧化鋰等)產業發展情況,制定本地區鋰電產業發展政策,建立創新引領、技術優先、公平競爭、有序擴張的發展格局。
在2月17日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3)專家媒體溝通會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預計,鋰價今年下半年會進一步回歸到35萬-40萬每噸的理性價格水平,鋰價的平衡點可能在20萬一噸左右。從長期來看,全球鋰資源儲備量充足,且可開采了持續增加,電池材料回收產業也將迎來發展機遇。
今年年初,特斯拉Model 3與Model Y先后迎來多次價格下調。特斯拉中國副總裁去年底曾表示,電動車的價格與成本相關。并且,特斯拉已開始在國內采購電池,零部件成本、制造成本、運輸成本和倉儲成本都大幅降低。目前,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除特斯拉外的自主品牌(比亞迪、吉利)、造車新勢力(小鵬、蔚來)在內也在多次發生“價格戰”。從此次部分鋰電材料報價下跌來看,原材料價格也可能是導致電動車價格下降的顯著因素,也許我們可以說電動車還有降價空間?
(圖/文網通社石瑞)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