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小非是什么意思呀?
大小非是指大額小額限售非流通股,解禁就是允許上市流通。大小非解禁就是限售非流通股允許上市。大非指的是大規模的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上;小非指的是小規模的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內。
什么是大小非減持?
“大小非”是對持有公司非流通股股東的統稱,分為機構投資者與個人投資者兩類。由于我國稅收體系中并不存在資本利得稅項目,因此,機構投資者轉讓股權收入所得應繳納企業所得稅,而個人投資者則應繳納個人所得稅。而在這一領域的所得稅征管中,一向存在較為嚴重的稅款流失現象。
小,即小部分。 非,即限售。 小非,即小部分禁止上市流通的股票。反之叫大非。 解禁,即解除禁止。 小非解禁,就是部分限售股票解除禁止,允許上市流通。 當初股權分置改革時,限制了一些上市公司的部分股票上市流通的日期。也就是說,有許多公司的部分股票暫時是不能上市流通的。這就是非流通股,也叫限售股。或叫限售A股。其中的小部分就叫小非。
大非:即股改后,對股改前占比例較大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5%以上者在股改兩年以上方可流通。
小非:即股改后,對股改前占比例較小的非流通股。限售流通股占總股本比例小于5%,在股改一年后方可流通。
關于占股比例多少和限售時間關沒有明確的確定,只是業內一種通俗的說法。
限售股上市流通將意味著有大量持股的人可能要拋售股票,空方力量增加,原來持有的股票可能會貶值,此時要當心。
最大的“莊家”既不是公募基金,也不是私募基金,而是以低成本獲得非流通股的大小股東,也就是所謂的“大非”“小非”。其中作為市場最有發言權的則是控股大股東——他們對自己企業的經營狀況最為了解,但股改之前大股東及其他法人股東的股份不能流通,所以他們對公司股價既不關心,也無動力經營好上市公司。
不過,經歷去年的股改洗禮,越來越多的“大非”“小非”已經或即將解禁流通,這些大股東們增持還是減持公司股票,能相當程度地反映公司是否具有投資價值。
持有上市公司股份總數百分之五以下的原非流通股股東,可以無需公告的限制而套現,廣大投資者無從得知具體情況。所以,限售股持股比例偏低、股東分散、有較多無話語權“小非”的上市公司是值得重點警惕的對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