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子的非攻是什么意思
非攻就是反對一切非正義的戰爭,對防御戰。即“大不攻小也,強不侮弱也,眾不賊寡也,詐不欺愚也,貴不傲賤也,富不驕貧也,壯不奪老也。是以天下庶國,莫以水火毒藥兵刃以相害也”。但是非攻并不等于非戰,而是反對侵略戰爭,很注重自衛戰爭。
墨子是墨家學說的創立者,提出了“兼愛”“非攻”“尚賢”“尚同”“天志”“明鬼”“非命”“非樂”“節葬”“節用”等觀點,以兼愛為核心,以節用、尚賢為支點,創立了以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為突出成就的一整套科學理論。墨家在先秦時期影響很大,與儒家并稱“顯學”。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有“非儒即墨”之稱。
墨子是一個有相當文化知識,又比較接近工農小生產者的士人,他自詡說“上無君上之事,下無耕農之難”,是一個同情“農與工肆之人”的士人。在他的家鄉,滔滔的黃河奔流東去,墨子決心出去拜訪天下名師,學習治國之道,恢復自己先祖曾經有過的榮光。
非攻思想的現實意義
“非攻”的意義可理解為在和平狀態下去化解現實存在中的各類矛盾,“非攻”,首先要有一個平靜的心態去面對矛盾,在對立的雙方,至少要有一方有“忍”的態度,寬容并不意味著認可一方,而是給對方一個時間和空間服從于認識到自己需改進的細節。的確,戰爭或是激進的行為并不能成為解決矛盾的唯一方式,在以“和平與發展”為主流的今天,“非攻”也許會是更有效的一種化解矛盾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