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抒己見】
作者:楊禮雕(浙江省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研究中心研究員、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浙江樹人學院〕教授);王雪(教育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創新發展中心〔浙江樹人學院〕副教授)
《光明日報》教育周刊近期圍繞大學生就業連續刊發三個版面,切中肯綮、發人深思,筆者想從“訪企拓崗”促就業方面談一點自己的看法。2022年,教育部首次啟動全國高校書記校長“訪企拓崗”促就業專項行動。今年專項行動再升級,突出學科專業精準對接,各地高校堅持“走出去”和“請進來”相結合,廣泛開拓就業渠道和就業崗位。
(資料圖)
“訪企拓崗”重點任務主要包括三個層面,即以廣泛開拓就業渠道和就業崗位為主要目標,以深入開展社會需求調查為基礎任務,以開展畢業生就業狀況跟蹤調查、解決高校人才培養和企業人才需求信息不對稱問題為關鍵任務。當前,各地多數高校將“訪企拓崗”重點聚焦于為本校應屆畢業生開拓就業崗位層面,而對企業發展與市場勞動力訴求的調查不夠全面,尚未形成以拓崗質效檢驗訪企實效、進而優化高校人才培養的就業傳導機制。同時,專項行動中還存在“重訪輕拓”“缺乏過程性考核”“閉環缺失”等問題,需著重從疏通“思維卡點”、破除“條塊分割”、加強“動態監管”三方面入手,全方位延展“訪企拓崗”促就業價值鏈。
疏通“思維卡點”,延伸內容鏈
助力企業紓困發展,實現合作深度延伸。“訪企拓崗”中,“拓崗”是行動目的,“訪企”是行動渠道,渠道寬窄將直接影響目的達成度。拓寬渠道,包括量與質的“雙拓寬”,既要通過大量走訪企業進而在原有就業崗位池中挖掘新崗位,更要以高校科創優勢助力企業解決產業技術升級、市場細分開拓等發展問題,從源頭賦能企業造血,從而創造新的就業崗位,實現產教融合促就業新形態。
打造全周期就業服務體系,實現合作效度延伸。通過深入企業用工一線,深度了解嵌入社會宏觀需求、企業行業特點的職業成長體系,倒逼高校建立“遠景式”全周期職業指導服務體系,利用大數據技術對標行業動態變化、實際需求,形成職業規劃“一生一檔”,對學生自我認知、職業探索等方面進行動態評估與指導,提升學生就業核心競爭力。
探索高校人才培養新模式,實現合作廣度延伸。深化校企合作,精準對接供需關系,是解決人力資源供給側需求端結構性矛盾的根本之策。通過“訪企拓崗”主動走出高校人才培養“象牙塔”,把握行業動態,將人才培養前移至行業、產業、區域發展前沿,通過戰略合作、聯合定向等方式,建立校企日常聯系互訪機制,實現專項行動融入人才培養全環節。
破除“條塊分割”,形成合力鏈
充分發揮內外合力作用。就業幫扶工作是一項系統工程,“訪企拓崗”專項行動作為其中重要一環,需要內外合力,共同推進。從外部合力看,政府、高校、企業等多主體應系統聯動發力,建立多部門協同機制,形成聯合工作小組,通過組團跨省跨區域“雙跨訪”,專業學科聯盟對接行業協會、產業協會等形式牽線搭橋,提升“訪企拓崗”促就業的人才匹配精準度,避免盲目競爭性訪企引發的企業“內卷應付”及就業公平性等新壁壘。從內部合力看,高校要將這一行動作為高校人才培養供給改革的重要一環,成為增強人才培養適應性和靈活性標準的重要參考與動態標準之一,進而形成學校領導-人才培養、就業工作相關管理部門-學院-專任教師-輔導員-校友(業師)-學生共同組成的“就業共同體”,實現精準化就業幫扶。
充分共享就業數據信息。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必須以企業、行業、區域經濟發展情況、人才職業成長狀況等龐雜數據信息為參照依托,這就需要構建部、省、校、企數據聯通共享的全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網絡大市場,破除數據孤島,形成“訪企拓崗”行動鏈條閉環,對“訪企拓崗”過程中獲取的一線反饋信息及時進行整理、分析、傳導,在政府、高校各部門、就業共同體中推動形成信息研判共享鏈,以此推動教育教學內容重構。
加強“動態監管”,形成閉環鏈
制定綜合性評估指標體系。構建規范有序的“訪企拓崗”評估指標體系,是實現常態化高效溝通、按需幫扶的重要保障。制訂量化評估指標,對“訪企拓崗”走訪用人單位的數量、關鍵時間節點、簽訂的協議數量、畢業生專業相關度等多方面、分階段進行績效評價。
形成就業“一體化”監管體系。將“訪企拓崗”行動的動態監管融入畢業生就業追蹤評價“一體化”建設,實現就業追蹤評價再升級。不僅高校內部各部門要重視聯動,高校與企業之間也要加強合作,以更全面地掌握企業對高校畢業生道德品質、專業水平、職業能力等方面的真實訴求,分析畢業生在職場成長中存在的短板。將專項行動的開展及其成效納入管理考核范疇,以督促相關部門和人員進一步求創新,倒逼責任主體減少“走過場”“掛牌子”等現象。
重視數據結果的反饋運用。將“訪企拓崗”數據作為高校人才培養改革的重要支撐。將調研采集的行業用人需求數據作為高校專業設置優化及教學質量提升的參照,不斷深化產教融合改革,由此緩解大學生就業結構性錯配問題。
統籌推進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充分就業,既要以“訪企拓崗”架起服務“直通橋”、點亮就業“領航燈”,更要以開展專項行動為契機建立長效機制,全方位延展“訪企拓崗”價值鏈,提升行動質效,深化人才培養供需對接,從而真正發揮其長遠價值。
《光明日報》(2023年08月22日14版)
關鍵詞: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