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西峽法院執行局主動延伸服務觸角,不僅促使一起涉企建設工程施工合同糾紛案件成功執結,更是以“如我在執”的司法理念,為主動履行義務的被執行企業開具信用修復證明,免除企業后顧之憂。
2018年,原告某建筑公司承建被告南陽某職業學校宿舍樓工程,工程于2019年年底竣工并交付使用,雙方于2022年對工程進行總決算,然而被告在支付了1040萬元后,剩余的工程款一直未能付清,原告在多次催要無果后,將被告訴至法院。經法院審理后,依法判決被告向原告支付工程款1649萬余元及利息。判決生效后,被告仍未按時清償工程款及利息,原告遂向法院申請執行。
進入執行程序后,執行干警通過網絡查控、實地調查了解到,被告學校雖有還款意愿,但因需要維持學校正常運轉,賬面上沒有可用資金可以執行,而名下財產也僅有一宗土地,雖然執行干警第一時間對該宗土地進行了查封,但進行土地拍賣周期太長,不利于原告盡快拿到工程款。于是執行干警及時將該情況反饋給原告公司,并多次組織雙方進行協商,為雙方架起溝通橋梁,淡化雙方對立抵觸情緒。在一次次的協調中,執行干警從雙方利益最大化出發,融情于理,情法并用地幫助雙方商定和解協議。最終,在干警的努力下,被告以名下土地為抵押,分期償還該筆工程款,原告則放棄一定的利息,雙方就此達成和解。
近日,原告公司負責人在收到被告最后一筆工程款后,為執行干警送來了錦旗表示感謝。在得知被告已經全部履行完畢后,執行干警考慮到該案的相關信息可能會給被告今后在招投標、銀行貸款等環節造成不便,主動為其出具了《信用修復證明書》,并解封了被告名下的土地,幫助其修復企業信用,護航企業今后的長遠發展。
近年來,西峽法院在執法辦案過程中始終秉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的司法理念,充分發揮執行職能,通過活封活扣、執破融合、信用修復等機制,為涉企糾紛執行按下“快進鍵”,通過實現申請人權益保障與被執行企業重煥生機的“雙贏”,營造讓企業安心經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切實提升企業的司法獲得感和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