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浙江溫州洞頭正開展海洋強區建設——2025年一季度,洞頭GDP同比增長10.2%,入選浙江省工業經濟“多作貢獻”典型案例地區,“千項萬億”項目投資完成率居浙江山區海島縣前列。偏居浙東南沿海,這座充滿生機的“海上花園”如何激活“藍色資源”的澎湃動力?
項目賦能 港口經濟活力迸發
眼下,位于洞頭元覺街道的浙江(華東)深遠海風電母港(核心區)一期工程項目建設正酣。這是全國首個服務深遠海項目的新型功能港,建成后將推動海上風電產業頭部企業集聚,為浙江開拓深遠海海上風電資源開發新賽道、建設深遠海漂浮式研發總部等高能級科創平臺提供支撐。
2025年,浙江洞頭,港口一景。 (洞頭區委宣傳部 供圖)
且趁海風向“新”行,洞頭堅持以港強區發展新質生產力。該區積極融入金麗溫開放大通道,重點完善狀元岙港區集疏運體系,全速推進甬莞高速洞頭支線建設;開通近洋精品航線17條,建成狀元岙港5、6號泊位,全年集裝箱吞吐量有望突破百萬標箱;落戶新能源二手車出口基地,2025年一季度出口額同比增長51.5%。
創新建設國家級漁港經濟區同樣如火如荼。洞頭打造智慧漁港,創新27椎大黃魚種苗選育技術,大黃魚仿野生養殖水平居浙江省前列;智慧冷鏈中心啟動主體冷庫建設,海洋食品產業園集聚企業35家、產值超5億元。此外,當地海產品全產業鏈入選縣域10億元以上“土特產”全產業鏈名單,大黃魚開拓低空運輸“跨海上桌”場景。
生態筑基 海洋經濟創新發展
近日,洞頭鹿西鄉附近的洋面泛起微瀾,隨著聲吶系統的啟動,3萬尾岱衢族大黃魚幼魚通過放流的方式,入住位于嫵人岙的“聲波海洋牧場”。“大黃魚幼苗通過科技項目專項馴化培育而成,可以解決大黃魚種質退化難題。野化苗種成活率較傳統方式提升60%以上。”浙江海洋大學教授嚴小軍說。
2025年,浙江洞頭,大黃魚養殖。 (洞頭區委宣傳部 供圖)
這是洞頭探索海洋生態保護修復“兩山”轉化路徑的生動實踐。近年來,該區大力推動近岸海域生態環境治理、生態修復及綠色產業發展,為海島共富筑牢生態根基。
保護優先、陸海同治。洞頭組建綠化委,打造北緯28°最美環島路;挖掘海洋藍碳潛力,保護修復千畝紅樹林,發展貝藻養殖等漁業碳匯;創立海漂垃圾治理機制,進行“無廢漁港”建設……一幅“水清灘凈、物富人豐、魚鷗翔集、人海和諧”的景象徐徐展開。
在此基礎上,洞頭積極推進海洋生態價值有效轉化——針對周邊閑置農房,通過村集體流轉、國資整體租賃開發,培育民宿經濟;針對碼頭資源,探索碼頭經營權整合,開發跳島游產品;針對灘涂資源,開展標準海區改造,引導養殖從無序向有序轉變。
隨著生態治理與業態導入的深度結合,洞頭落地全國首個海洋生態修復類EOD項目,獲批建設國家級沿海漁港經濟區試點,生態優勢加速轉化為發展勝勢。
文旅融合 “詩與遠方”相得益彰
韭菜岙沙灘化身“不夜島”,電子音浪掀起千人熱舞;《向洞頭》演藝秀重現“千帆競發”盛景,讓觀眾仿若置身歷史長河……金色沙灘、蔚藍大海、漁家風情,隨著洞頭海島旅游的持續火熱,越來越多人回鄉開起民宿,在家門口吃起“旅游飯”。目前,洞頭全區民宿床位超7000張,戶均增收15萬元。
在洞頭,以國際生態旅游島牽引漁農村蝶變的故事還在不斷上演。譬如,“耕海牧漁·魅力海霞”風貌區依托漁家民宿集群、海鮮排檔街區、非遺文創市集等多元業態,不斷把“生態資本”轉化為“富民資本”,入選浙江省級“新時代富春山居圖”風貌區。
2025年,浙江洞頭,沙灘煙火。 (洞頭區委宣傳部 供圖)
堅持抱團發展促增收。洞頭以海霞村為核心,聯動七村建設“大海霞”片區,共建研學基地、漁農產品共富工坊等項目,植入貝雕螺鈿“十里紅妝”婚嫁館、“花園十禮”旗艦店等新業態,常態舉辦共富集市、漁家村宴等活動聚人氣。2024年,片區村集體經濟總收入實現翻番。
為滿足居民和游客對“海上花園”的更多期盼,洞頭還精心打造中國味“海島狂歡季”,舉辦東沙漁市嘉年華等主題活動。數據統計,今年一季度,洞頭全區接待游客112.7萬人次,過夜游客人次同比增長15.2%。
從海上風電機組的高聳矗立到紅樹林濕地的海鷗翩翩,從萬噸級貨輪的汽笛長鳴到漁村民宿的燈火璀璨,洞頭以項目為筆、生態為墨、文旅為韻,在碧海藍天間揮毫潑墨,為中國海島發展交出一份亮眼“答卷”。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