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固定收益證券?
固定收益證券是指能夠提供固定或根據固定公式計算出來的現金流的證券。例如,公司債券的發行人承諾每年向債券持有人支付固定的利息。有些債券的利率是浮動的,但也規定有明確的計算方法。例如,某公司債券規定按國庫券利率上浮兩個百分點計算并支付利息。固定收益證券是公司籌資的重要形式。固定收益證券的收益與發行人的財務狀況相關程度低,除非發行人破產或違約,證券持有人將按規定數額取得收益。[1]
固定收益證券,是指持券人可以在特定的時間內取得固定的收益并預先知道取得收益的數量和時間,如固定利率債券、優先股股票等。
固定收益證券(fixed-income instrument)也稱為債務證券,承諾在將來支付固定的現金數量。
固定收益證券可以分為幾類?
固定收益證券是一大類重要金融工具的總稱,其主要代表是國債、公司債券、資產抵押證券等。固定收益證券包含了違約風險、利率風險、流動性風險、稅收風險和購買力風險。各類風險的回避是固定收益證券被不斷創新的根本原因。
雖然同為固定收益證券,但是不同的產品結構和屬性決定了它們不同的風險和收益。按照我國已有的固定收益證券的品種,可以把他們簡單的分為4 類:
一、信用風險可以忽略的債券,包括國債,央行票據,金融債和有擔保企業債;
二、無擔保企業債,包括短期融資券和普通無擔保企業債;
三、混合融資證券,包括可轉換債券和分離型可轉換債券;
四、結構化產品,包括信貸證券化,專項資產管理計劃和不良貸款證券化。
通過比較可以發現,影響我國現有固定收益證券收益和風險的因素主要有三類:市場利率、標的證券和信用利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