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麂島是怎樣的島嶼?
南麂島,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為南麂列島海洋自然保護區的主島,別名海山,古代又寫作“南己山”,其位于浙江省平陽縣鰲江口外30海里的東海海面上,距溫州市區50海里。南麂島是南麂列島52個島嶼中最大的島嶼,是一座旅游島嶼。周圍多島礁,最高點大山海拔229.1米。
南麂島岸線長度32.76千米,陸域面積7.6695平方千米,最高點高程229.1米。基巖島,出露巖石中南部主要為鉀長花崗巖,西北部為灰紫色流紋質晶玻屑熔結凝灰巖,火焜岙兩側分布有石英閃長巖。丘陵頂面普遍比較平緩,局部比較陡峭,多石蛋、獨立石及倒石堆。島周圍有后隆嘴、大山嘴等5個岬角,有國姓澳、馬祖澳、火焜澳3個海灣。
南麂島上有哪些景點?
虎嶼
大沙澳口就是南南麂港,海港中有一個島嶼像一頭龐大的老虎,正搏擊在海浪間、或剛從深山密林中沖向大海,于是獲“虎嶼”的美稱。虎嶼后面,靠近海岸這邊有一黑色礁石,叫“虎子”或“虎糞礁”。此自然景觀的特點是“海中有島,島中有港,港中又有島”,在國內實屬罕見。
美齡居
昔日宋美齡在南麂島的寓所。位在大沙澳東北面山坳里,背山西海,有公路相通,離臺灣基隆港只140海里,十分隱蔽,便于防御退卻。美齡居建于1954年,當時南麂島與大陳島都駐有國民黨殘部,宋美齡率來兩島勞軍,寓所就是專為宋氏到來特建,但因種種原因,宋美齡并未成行,采用大石塊、鋼筋、水泥結構。
蠟燭峰
南麂本島門嶼尾村東北面有一處海礁,懸崖峭壁的外側有一對石柱矗立海上,約5米高,看上去如一對蠟燭。這就是蠟燭峰,也叫蠟燭壟礁。
避風港
國勝澳在南麂本島偏北部,澳口寬1000米,澳長1900米,三面環山,是南麂列島唯一良好的避風港,也是重要軍港,不論是東南風、西南風、東北風(只怕西北大風),船只泊在港里都很安全。
國姓廟
明末清初為紀念鄭成功所建;在南麂國姓岙底部小山坡上。據云,當時有屋數椽,廟貌頗雄偉,廟里供有國姓爺塑像。到南麂的漁民、客商,無不前往瞻仰。王理孚開墾南麂時,“延平之廟在焉”。臺灣漁民到此避風,登岸后都以一睹國姓廟為快,找到遺址者,往往獻上一柱香,聊表心意。當地居民亦有意重建國姓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