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孫堅怎么死的?
公元191年,孫堅在討伐劉表之時,劉表派遣大將黃祖和孫堅開戰(zhàn)。黃祖不敵孫堅。孫堅在追擊黃祖時,中了黃祖的埋伏,被士兵亂箭射死。
孫堅死后,兒子孫策和孫權(quán)等埋葬了孫堅,公元192年,在丹陽縣西處修建了孫堅墓。孫堅墓又名高陵和大墳,坐落在一片寬敞的田間。
清代光緒年間,有人編修了《丹陽縣志》。其中,就有關(guān)于對孫堅墓的記載。孫堅墓底面直徑大約為30米,封土高為15米,基本保存無損。
據(jù)說,宋代年間有人曾對孫堅墓進行了開盜。如今的孫堅墓極富有現(xiàn)代化特色,經(jīng)過后世不斷地整修,孫堅墓呈現(xiàn)出長方形,表面都有灰色的石頭建成。
在孫堅墓碑文的兩側(cè),各有一只大石獅子。孫堅墓置身在一片開闊的田野之中,到了萬物生長的季節(jié),孫堅墓四周都會被綠色植被包圍,顯得格外幽靜雅致。
孫堅的兩個兒子都是誰?
孫堅的兩個兒子是孫策和孫權(quán)。孫策,字伯符,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qū))人。破虜將軍孫堅長子、吳大帝孫權(quán)長兄。東漢末年割據(jù)江東一帶的軍閥,漢末群雄之一,三國時期孫吳的奠基者之一。《三國演義》稱其武勇猶如霸王項羽,綽號“小霸王”。 孫權(quán),字仲謀,吳郡富春(今浙江杭州富陽區(qū))人。三國時代孫吳的建立者。孫權(quán)的父親孫堅和兄長孫策,在東漢末年群雄割據(jù)中打下了江東基業(yè)。建安五年,孫策遇刺身亡,孫權(quán)繼之掌事,成為一方諸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