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8日消息,彈癌色變,但你可能不知道的是,你身邊就存在這樣的超級致癌物,它正是黃曲霉菌,被世界衛生組織劃定為1類致癌物,不得不防。
到底有多毒?
專家介紹:“大家應該都知道氯化鋰,看諜戰片的時候,被抓住的間諜將其抹一點在嘴唇上就能喪命,而黃曲霉毒素B1的毒性是它的10倍,是砒霜的68倍。”
黃曲霉菌生長的最適宜溫度為26℃-28℃,溫度越高,黃曲霉菌生長越。這種毒素適宜在溫度高又非常潮濕的南方生存。黃曲霉毒素的穩定性很強,一般溫度難以將其殺滅,即使用100℃的溫度滅菌20個小時,也不一定將其徹底去除。
微量黃曲霉毒素即致癌
“黃毒”進入人體后在肝臟中存留最多(是其他組織器官的5—15倍),因此對肝臟的損害也最大。
人如果誤食了黃曲霉毒素污染的食品,輕則可能出現發熱、腹痛、嘔吐、食欲減退等癥狀,重則可能出現肝區疼痛、下肢浮腫及肝功能異常等中毒性肝病癥狀。
體內黃曲霉毒素如果達到1毫克/公斤以上就可誘發癌癥,而這僅相當于1噸糧食中只有1粒芝麻大的黃曲霉毒素。1984年印度曾經發生過黃曲霉毒素中毒,致使十幾個孩子死亡。
我們吃飯做菜經常用到的物品中,比如裂紋發黑的筷子或者案板,里頭就有這種可怕的霉菌,所以如果發現類似情況,一定要及時更換,此外,它還廣泛存在于堅果、谷物、糧油、自制發酵物等,需要引起警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