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年 " 設計中國北京 " 呈現 " 可持續設計峰會(Sustainable Design China Summit)舉行,在本次峰會上,奧迪詳盡介紹了四環品牌全面的可持續發展理念,即將可持續的理念貫穿產品設計、原材料選擇、生產制造到產品使用的整個價值鏈中。同時,奧迪方面也表示,將始終致力于成為可持續高端出行的提供者。
而在峰會結束后的專訪環節,奧迪中國企業傳播部高級總監魏明祥博士(Dr. Michael Wilkes)、奧迪中國研發部執行副總裁邁克爾·霍夫曼先生(Mr. Michael Hofmann)、奧迪中國設計中心總監歐德玟先生(Mr. Eduard Ollefers)等領導,則就奧迪在可持續發展領域的成果以及未來方向,與網通社在內的多家媒體進行了更為細致的分享。
(相關資料圖)
從源頭入手 一以貫之地踐行可持續發展
在汽車領域,提及可持續發展,想必大部分的朋友都會首先想到生產制造環節,但是奧迪的可持續發展卻不拘泥于此,而是深入到汽車生產制造、車輛設計、原材料選取、車輛使用以及回收再利用等各個環節。用魏明祥博士的話來講:“奧迪的可持續理念不僅是追求產品的零碳排放,更是要將可持續理念在全價值鏈中貫穿始終,并延伸至供應商,盡可能讓所有供應商都能參與其中。”
據了解,在生產制造環節,奧迪一汽新能源公司,也就是位于長春的生產PPE車型的工廠,是奧迪在華第一個專注于生產純電動車型的工廠。該工廠的建立,意味著奧迪在傳統內燃機汽車以及混動車型方面不再妥協。
奧迪一汽新能源公司總投資26億歐元(約184.13億元),工廠用地總面積150公頃,年產能為15萬輛,未來將生產專為中國市場打造的基于PPE平臺的電動車,前期為奧迪A6 e-tron和奧迪Q6 e-tron系列的三款車型,計劃于2024年底投產,將全面推動奧迪在華車型陣容的電動化轉型。
據邁克爾·霍夫曼先生分享,長春PPE工廠在建成之后,將成為一個碳中和工廠,奧迪將以該工廠與供應商共同推進碳中和。
在材料選取環節,奧迪則認為可持續材料,并不一定是二次利用的材料。他們關注材料源頭是否符合可持續理念,更關注材料整個使用過程。例如,在汽車生產過程中,難免會使用到鋼、鋁等金屬材料,以及塑料、玻璃等人造纖維材料,不過對于它們,奧迪的處理方式是不同的。
具體來說,針對鋁,奧迪早在2017年就引入了鋁閉環系統,目前該系統已在奧迪的內卡蘇姆工廠、英戈爾施塔特工廠、杰爾工廠,以及布拉迪斯拉發的多品牌聯合生產基地投入使用。另外,奧迪也是首家獲頒“全球鋁業管理倡議監管鏈證書”的汽車制造商。未來,奧迪在華的PPE工廠也將引入鋁閉環系統。
針對塑料,奧迪則攜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和行業合作伙伴,共同研究一種可以將混合汽車塑料碎片進行循環使用的工藝,該工藝將適用于高應力部件。經過化學回收,混合塑料可以加工為高質量的裂解油,進而取代塑料生產中的原油。據預估,回收的再生材料將有一半以上可再度用于汽車生產。
針對玻璃,奧迪則已攜手合作伙伴Reiling Glas Recycling、圣戈班玻璃和圣戈班汽車玻璃系統啟動了玻璃回收試點項目。據了解,回收受損玻璃意味著減少車窗生產過程中能源和原材料的消耗,使用回收加工材料最終也可減少對諸如石英砂等原生原料的需求。
【奧迪中國設計中心總監歐德玟】
“我們希望能夠把可再生或者循環再利用材料的使用作為奧迪可持續設計一個基石。”歐德玟先生表示。據悉,在“使用二次材料最環保(Materials not used in the first place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the most)”理念的引領下,奧迪致力于推進可持續產品研發,不斷尋找靈感,探索提高可回收性、節約材料使用等問題的解決方案。
以“奧迪sphere三部曲”探索未來可持續出行
面向未來可持續出行,奧迪則發布了“sphere三部曲”,即skysphere、grandsphere和urbansphere三款概念車,它們共同反映了奧迪的未來愿景。
據歐德玟先生分享,在材料選擇方面,奧迪會將可持續材料運用到未來車型上,包括已經使用的羊毛材料和特制板材所制作的內飾條等,也包括創新采用一些織物等。比如urbansphere概念車的設計核心是以可持續理念為材料選擇要義,奧迪就運用了鵝耳櫪飾板、竹漿纖維織物等可持續原料。
另外,歐德玟先生也提到,當車輛具備了自動駕駛功能,上述元素都將會將汽車打造成為“第三生活空間”,為用戶在工作與生活的間歇,也就是通勤過程中,打造一個移動的生活空間。
不過奧迪也清楚,對可持續材料的使用,并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過程,這需要消費者的循序漸進,逐步了解接觸,并最終喜歡和接受它們。
因地制宜的加速本土化戰略
在聊到中國市場時,邁克爾·霍夫曼先生坦言,奧迪將在中國加大研發力度,進一步擴大和延伸奧迪在中國本土的研發實力。
歐德玟先生則表示:“只有身處中國市場,才能收集到最真實的反映中國文化、中國藝術以及中國消費者需求的元素。這些都彌足珍貴。”
據了解,為了做好中國市場,奧迪決定“多手抓”。其一是,給予中國團隊決策權。據歐德玟先生表示:“中國的設計團隊在很多方面對中國市場專屬車型有決策權力,包括一些特定的設計、材質的選取以及中國市場特有的配色。特別是產品配色,與歐洲以及其他市場不同,在中國,我們希望反映中國消費者的需求。”
其二是,更加有針對性地,針對中國市場需求加強本土研發實力。據了解,在研發所關注的領域,奧迪將成立一支新的用戶界面和用戶體驗的團隊,他們將負責軟件方面、車聯網、車載信息娛樂系統、整車車身系統的研發。
“建立用戶界面和用戶體驗團隊作為奧迪加強本土化研發力度的重要舉措之一,體現了奧迪希望我們的理念——不管是理念的創造,還是理念的貫徹執行——能夠真正體現奧迪的創新之處。”邁克爾·霍夫曼先生表示。
另外,為了體現對于中國市場的重視,奧迪也將在中國率先投放一款基于PPE平臺的全新電池模組,隨后將它推廣至其它地區。據邁克爾·霍夫曼先生表示:“這也反映了奧迪的本土化戰略正在加大馬力,也將會產生影響,甚至被推廣到世界其它市場。”
寫在最后:奧迪認為,如果僅僅是購買一輛電動汽車,但是給電動汽車進行供電的電力依然來自于傳統的火電,那這并非是可持續。所以,奧迪不僅選擇從材料入手、從生產制造入手,更從設計、車輛使用以及回收再利用等多方面,來踐行他們的可持續理念。同時,奧迪也期望電動車相關的其它產業都能夠在清潔能源的使用方面取得同步進展,共同設計可持續的世界。
(圖/文 網通社 王磊)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