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屁”是怎么產生的?
吞咽食物時,空氣進入消化道。
腸道中食物經過細菌的發酵產生了氣體。
血液中氣體滲入到腸道內。
放屁的原因有哪些?
一、腸道內細菌失衡
紐約大學朗格尼醫學中心的胃腸病學家博士解釋:細菌會對人們所吃的食物進行發酵。這一過程發生在結腸里,但有些結腸細菌由于過度生長而進入小腸。因此,食物被消化前,就與細菌發生了接觸,生成了氣體。
二、消化道出血
消化道出血會產生腥臭味的屁。這些血液積聚在患者胃腸道中,胃酸及腸道細菌把血液分解,有時候排出的糞便會像柏油一般。此外,腸道有惡性腫瘤時,因為癌組織糜爛、剝落、出血,再加上細菌的分解發酵作用,放出的屁也會帶有腥臭味。
三、腸炎和腸癌
若不是因進食大蒜、洋蔥、韭菜等含有刺激性氣味的食物,或攝入過多的肉食所引起,就一定要警惕,因為此類現象可能提示一些腸道炎癥。另外,放屁太臭也可能是腸癌的癥狀之一。
四、便秘
當糞便在腸道中無法移動時,人們會感到自己排氣更多,這是因為糞便主要是由細菌構成的,細菌在人體系統內堆積的數量越多,發酵后排放出來的氣體也就越多。此外,有些人雖然排氣量不比別人多,卻更為敏感,比較容易腹脹、脹氣等。
五、體內激素分泌異常
人體的激素水平異常的時候,也會產生氣體,處在更年期的女性就會經常放屁,因為這個時期的女性體內激素不穩定,腸胃蠕動也變得沒有那么活躍,于是出現了排氣增多的現象,如果有這種情況,可以增加運動,按揉腹部,或者服用益生菌來幫助緩解。
六、過敏
如果身體在分解某些食物時存在困難,就會導致排氣增多。例如,有吸收不良或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患者會對麩質過敏時,會導致放屁變多。
七、進食速度太快
有的人吃飯的時候速度很快,狼吐虎咽,這樣就會咽下大量的空氣,加上吃飯的時候聊天,吞咽的氣體就更加多了,當氣體達到一定程度,就要排出體內,自然就會放屁,所以吃飯的速度盡量慢一點。
放屁的3種情況
一、屁多:吃了過多的淀粉類食物
很多食物都會產生較多的氣體,比如紅薯,土豆等淀粉含量高的食物,吃多了會愛放屁,這主要是因為淀粉中的氣化酶,在胃酸的作用上能產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氣體,會導致腸胃脹氣,所以變得愛放屁。吃任何食物都要適度最好。
二、不放屁:疾病信號
如果長時間不放屁,說明問題嚴重。新生兒不放屁,要檢查是否為無肛癥或肛門發育不全。大人沒有屁放,腹部發脹如鼓,說明腹部脹氣,這就要考慮肛門直腸是否有毛病,如炎癥、腫瘤、便秘、痔瘡等,必要時需肛門插管排氣。患有腸套疊、腸扭轉、腸梗阻無屁,是因為屁被腸子堵住。
三、放屁很臭:吃了過多的蛋白質食物
臭屁有兩種情況,一是大便稀溏,放出來的屁屎臭味很濃,如果大便排出,屁便中止。從這一點來看,“屁是屎頭”是有道理的。二是屁的臭味特別濃,如同臭雞蛋一樣臭不可聞。這是由于進食過多蛋白質類食物,使腸道發生了食物滯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