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模型,全稱為實體聯系模型、實體關系模型或實體聯系模式圖(ERD)由美籍華裔計算機科學家陳品山發明,是概念數據模型的高層描述所使用的數據模型或模式圖。
![]()
ER模型常用于信息系統設計中;比如它們在概念結構設計階段用來描述信息需求和/或要存儲在數據庫中的信息的類型。但是數據建模技術可以用來描述特定論域(就是感興趣的區域)的任何本體(就是對使用的術語和它們的聯系的概述和分類)。在基于數據庫的信息系統設計的情況下,在后面的階段(通常叫做邏輯設計),概念模型要映射到邏輯模型如關系模型上;它依次要在物理設計期間映射到物理模型上。注意,有時這兩個階段被一起稱為“物理設計”。
實體聯系模式圖(ERD)有一些約定。本文的余下部分描述經典概念,并且主要與概念建模有關。有一些概念更加典型的在邏輯和物理數據庫設計中采用,包括信息工程、IDEF1x(ICAM DEFinition Language)和空間建模。
E-R圖的轉換原則是什么?
1、一個實體轉化為一個關系模式。實體屬性就是關系的屬性,實體的碼就是關系的碼。
2、一個1:1聯系可以轉化為一個獨立的關系模式,也可以與任意一端所對應的關系合并。
3、一個1:n聯系可以轉化為一個獨立的關系模式,也可以與任意n端所對應的關系合并。
4、一個m:n聯系轉化為一個獨立的關系模式。
5、三個或三個以上實體間的多元聯系可以轉換為一個關系模式。
6、具有相同碼的關系模式可以合并。
營業執照公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