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家具的用材
明清家具所用石材、金屬飾件,選材考究,制作精良,頗富特色,對家具的裝飾起了烘云托月的美妙效果。
1.優質木材
明清家具所用木材多產自熱帶,質地堅硬,色澤紋理優美,可分為硬木和非硬木兩類。紫檀、花梨、雞翅木、鐵力木、紅木、烏木等屬硬木,楠木、櫸木、樟木、黃楊木等為非硬木。這里簡要介紹如下幾種:
紫檀木
主要出產于印度及馬來半島、菲律賓等地,我國湖南、廣東、云南有少量出產。紫檀材質致密堅硬,密度較大,入水則沉色調呈紫黑似犀角色,紋理纖細浮動,有不規則的牛毛紋,微有芳香。明清兩代主要用于制作高級家具和精巧器物。紫檀家具深沉古雅,利用其自然特點,采用光素手法,不事雕飾,表現出莊重大方、沉靜古樸的氣質風度。紫檀有新老之分,新者色紅,老者色紫,水浸老者不掉色,新者掉色,用于區分新老紫檀。
花梨木
花梨也有新老之分,老花梨又稱黃花梨,主要產于海南島,木色從橙黃到紫赤都有,質地堅硬,紋理清晰美觀,有悅人的香氣。新花梨木質較疏松,木色赤黃,呈條紋,無光澤,無香氣,紋理色澤較老花梨差異明顯。由于黃花梨紋理華美,色彩明快,材料較大,是明及清前期高級家具的主要用材。明清兩代制作的
黃花梨家具,充分發揮其木質本身紋理的自然美,大多采用素光手法而不加雕飾,顯得簡練、優美。
雞翅木
老雞翅木紋理致密細膩,紫褐色相間成紋,具有禽鳥羽毛一般美麗的花紋,尤其是縱斷面,具有光澤和深淺變化,細看猶如雞的翅膀纖毛浮動,雞翅木即由此得名。新雞翅木木質粗糙,紫黑相間,紋理渾濁不清,且呆滯缺少變化。
紅木
主要產于印度,我國廣東、云南幾南洋群島也有出產,是現代最常見的名貴硬木。老紅木近似紫檀,木色深紅或黑紅色,少數有黑色斑點,紋理戲迷光滑,并有輕微香氣。新紅木顏色赭黃,有花紋,外觀似黃花梨。新紅木經生漆處理后顏色變深,頗似老紅木,但與老紅木不同。老紅木時間越久,顏色越深,而新紅木時間越久顏色越淺。清乾隆以后的高級家具多數為紅木。
2.石材
通常制成板材,用于桌案面心、插屏、屏風或羅漢床的屏心、柜門的門心、坐墩的面心、椅子靠背等,清式家具使用石材較多,廣式家具的坐具用石材做面心的更多。石材主要有大理石、花斑石、紫石、青石、白石、綠石及黃石等。石材的選擇上以自然形成的山川煙云圖案為上品,力求體現山水畫中水墨氤氳的藝術效果,令人賞心悅目。
3.金屬飾件
明清家具常用金屬飾件,如柜、箱、櫥、椅及屏風等家具尤為多見,名目繁多,如合頁、面頁、吊牌、包角、鎖插等,造型各異。飾件上采用鏨花、鎏金、錘合等技法,制作出各種花紋,燦爛華美。金屬飾件的設計與家具的整體造型及雕飾密切相關,充分反映出明清家具在結構、裝飾與實用三者關系上相當成熟的藝術處理手法。這些具有藝術創意的金屬飾件,有的具有不可或缺的功用,有的對家具起到保護加固的作用,同時為家具添光加彩。光彩奪目的金屬飾件與天然的木質紋理形成不同色彩、不同質感的鮮明對比,相得益彰,使明清家具更臻與完美。
明清家具的區別
明式家具,是中國家具史上的黃金時代,其材料、工藝、造型等都達到了完美的境地,被世人譽為“家具明珠”。
明清家具在裝飾手法及紋飾上存在著時代的差別。
一般來說,明式家具以精致但不淫巧、質樸而不粗俗、厚實卻不沉滯見長,它特有的美學個性和藝術形式也鮮明地體現在紋飾圖案上。明式家具的紋飾題材如松、竹、梅、蘭、石榴、靈芝、蓮花等植物題材;山石、流水、村居、樓閣等風景題材較多見,并且大量采用帶有吉祥寓意的母題,如方勝、盤長、萬字、如意、云頭、龜背、曲尺、連環等紋飾,與清代家具相比,明式家具紋飾題材寓意大都比較雅逸,頗有“明月清泉”、“陽春白雪”之類的文儒高士之意趣,更增加了明式家具的高雅氣質。 清式古典家具以雕繪滿眼絢爛華麗見長,其紋飾圖案也相應地體現著這種美學風格。
在表現手法上,清式家具可謂錦上添花。與明式家具重視材美相比,清代工匠更側重于人為的工巧之美,而不重視材料的自然肌理,因此在清代家具上很少見到那種大片作素,不事雕飾的情況。晚清的家具紋飾多以各類物品的名稱拼湊成吉祥語,如“鹿鶴同春”、“年年有余”、“鳳穿牡丹”、“花開富貴”、“指日高升”、“早生貴子”、“吉慶有余”等,宮廷家具多用“群云捧日”、“雙龍戲珠”、“洪福齊天”、“五福捧壽”、“龍鳳呈祥”等等。
關鍵詞: 明清家具的用材有哪些 明清家具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