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月拿出多少錢理財?
首先要問問大家,你對理財是一個什么概念。其實往大了說,我們無論是存錢還是投資,還是每一筆消費,其實都是理財,這里它是一種資產資金的規劃和使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不是說每個月拿出多少錢用于理財了。
如果,認為理財就只是存錢或者是用于投資,那么我們每個月拿出多少錢,就取決于我們自己,比如說投資經驗和能力高低、收入和整體資產多少、對于風險的承受能力強弱等。這里給大家推薦幾個比較有用的理財方法。
【1】目標倒推法:如果說我們是想要通過投資理財,從而達到一定的目標,比如說存夠2萬去旅游,那么我們就可以設置金額和時間周期,計算出每個月需要的定投或是儲蓄的金額。
【2】資產配置法:如果我們只是單純地想要攢錢理財,獲取收益,那么就可以將自己每個月的收入劃分為消費、緊急備用金、穩健投資和追求高收益這四個部分,至于具體的比例則需要根據實際情況來調整,如果說我們不能接受高風險,或者是沒有什么投資經驗和能力,也可以減少或是取消追求高收益的部分。
比如說,每個月收入5000元,房租水電、餐飲出行和一些生活必需品,大致需要2000元,那么這部分就劃分為消費的部分可以存入隨取隨用的理財產品中,比如余額寶、零錢通等,雖然收益比較低,但是勝在資金靈活性好。
此外,我們還需要準備一部分資金500元用于應對一些緊急情況,比如生病等的開支,這部分資金也看重流動性,但是需要與我們的日常消費開支分開放置,以免我們不小心花掉了。我們可以看一看銀行的理財產品,很多收益不錯而且也比較靈活的理財產品。
剩余的2500元我們就可以用于投資,但是要注意,如果我們平時工作比較忙,那么最好是選擇一些波動不是很大的產品,不需要我們對市場行情市場關注,否則會過于消耗我們的時間和精力,尤其是對于剛步入職場的年輕人來說,提升自己才是最重要的。
【3】生命周期法:人生不同階段風險偏好不同,一般來看,年輕的時候可以激進一些,因為我們還有更多的試錯機會,年紀越大,抗風險能力越低,資產配置上也要優先考慮穩健收益的產品。
投資理財的原則是閑錢投資,不影響我們的生活,而且非特殊情況,盡量不要臨時取出,在選擇了好的理財產品之后,要盡量拿的住,實際操作中,我們可以采取一些靈活的投資方式,讓收益更平穩,提升總體表現。
不論怎樣,我們首先是要提升自己,學習更多的理財知識,對我們投資的產品有一個比較深層次的認知,能夠降低風險,增加收益。在沒有足夠的能力之前,還是希望大家注意風險,避免過多的資金參與高風險投資。
理財能賺多少?
人們之所以理財,就是希望自己投資的錢能夠增值。那么,理財能賺多少呢?
如今市面上的理財產品是相當豐富的,而不同的理財產品,它的收益都是有所不同的。
一、銀行儲蓄
儲蓄屬于收益最低的理財方式,如果按照央行存款基準利率來看的話,活期存款年利率是0.35%,而整存整取定期存款的話,存三個月的年利率是1.10%,半年的是1.30%,一年的是1.50%,二年的是2.10%,三年的是2.75%。
那么我定存三年,存10萬,獲得的收益也只有:100000×2.75%×3=8250元。
二、貨幣基金
很多人理財的方式都是購買貨幣基金,而不同的貨幣基金,其收益率也是不一樣的。拿余額寶來舉例的話,余額寶的收益可以根據近七日年化收益率來算,也可以根據每萬份收益來算。
比如我存2萬進余額寶,而公布的近七日年化收益率是0.67972.5070%,每萬份收益是0.6797。那么2萬余額寶一天的收益按每萬份收益來算的話:20000/10000×0.6797=1.3594元。
三、股票
現在炒股的人也是相當多的,而炒股能賺多少錢是不好預估的,畢竟股市一直都是處在波動當中的,你可能投進去的錢一年能賺好幾倍回來,也可能血本無歸,這都是有可能的。
譬如某只股票當天上漲5%,那么投入1萬元可以賺500元,如果下跌5%,則要虧損500元。
關鍵詞: 每個月拿出多少錢理財 資產配置法 貨幣基金 銀行儲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