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接產業轉移,云南持續發力。
9月8日,2024中國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云南)在昆明開幕,以“共享產業轉移新優勢、共建國際合作新高地”為主題,開展市州推介、實地考察和項目簽約等活動。
本屆活動圍繞生物醫藥產業、光伏產業、信息產業轉移和數字出海合作、沿邊產業園區對接等,設置4個省部專題活動;同期,以裝備制造、綠色鋁、有色及稀貴金屬新材料產業等為主題,組織開展9個省地合作專題活動。國家產融合作平臺通過產業轉移支持專區,推動國家開發銀行、中國工商銀行、招商銀行等金融機構為云南產業轉移重點項目提供融資服務。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書記、部長金壯龍在活動開幕式上表示,推動產業梯度有序轉移,是優化生產力空間布局、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是保持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迫切需要。各部門要持續推進政策、模式和體制機制創新,更大力度推動產業梯度有序轉移,為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制造強國提供堅實支撐。
據悉,參加此次活動的企業共1325戶。其中,世界500強53戶,中國企業500強65戶,中國制造業企業500強23戶,中國民營企業500強20戶,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56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100戶。
此次活動簽約項目總金額預計超3300億元,將進一步推動東中西部協調發展、產業鏈供應鏈上下游對接合作,對打造沿邊開放新高地和承接產業轉移示范區、建設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具有重要意義。
承接產業轉移,云南接得住、接得穩。
綠電優勢凸顯,工業“新三樣”崛起;光伏產業成鏈集群,產品全生命周期碳足跡比全國低40%;區位優勢顯著,沿邊產業園區成為云南承接我國東部產業轉移的優選地……近年來,云南圍繞持續壯大資源經濟、園區經濟、口岸經濟,立足資源、區位優勢,積極承接產業轉移,通過實施系列產業發展三年行動、加快沿邊產業園區建設、舉辦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活動、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等舉措,一大批重點產業項目落地。
承接產業轉移,云南迎來更多新機遇。
“產業轉移發展對接是產業合作的一種特殊狀態,就是把過去沒有轉移、不適合轉移的產業對接起來。”中國工程院院士潘云鶴說,可以把企業看作產業網絡的節點,一個企業和其他企業產生的合作關系能實現轉移和優化升級。
作為人工智能領域專家,潘云鶴談到人工智能技術對產業轉移的促進作用。“企業在產業鏈中的信息量很大,僅靠人力難以處理,人工智能可在大數據基礎上優化產業鏈。”潘云鶴舉例說,一家電機產品公司處于國際化產業鏈上,從國外進口軸承等零部件,再把產品出口至國外。通過數據收集和人工智能分析,這家企業可能會發現,國內已有企業能生產滿足其需求的軸承線材,可以替代使用降低成本,提高產業鏈安全。在產品出口方面,數據分析同樣能優化相關環節,幫助企業更精準對接需求更旺盛的潛在市場。
金壯龍表示,要加強政策引導,支持云南立足功能定位和產業基礎,發展壯大新能源、新材料、生物醫藥等特色優勢產業,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要完善協作機制,建立健全區域對接合作機制,支持云南高質量對接長江經濟帶下游地區產業新布局,促進產學研有效銜接和跨區域通力合作;要提升承接能力,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支持云南高水平建設高新區、經開區等承接載體,創新體制機制,加快配套基礎設施建設;要深化開放合作,支持云南提升沿邊地區內引外聯開放功能,建設連接南亞東南亞國際信息大通道,構建沿邊產業園區發展格局,打造沿邊開放新高地。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