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記者29日實測,使用同一部手機登錄瑞幸咖啡App不同賬號,在瑞幸咖啡北京地區月壇北街店,確實存在同一飲品價格不一致的情況。
對此,瑞幸客服回應稱,不同賬戶收到的優惠券不同,否認會因購買次數多反而價格更高。
“提振消費”位列2025年十大政府工作任務之首。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強化消費者權益保護,營造安全放心消費環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五部門也聯合印發優化消費環境三年行動方案,倡導商家誠信經營,讓廣大消費者買得放心、用得舒心。
但在日常消費中,不乏有商家通過“優惠劵”等方式“套路”消費者。發放優惠劵是好事,關鍵在于發放的規則是否透明。雖然在法律上隨機發放優惠券導致價格不同,不能絕對地認定為大數據殺熟,但是同款不同價難免引發消費者質疑。
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等規定,商家不得對同一商品在同等條件下設置不同價格。如果企業通過采集用戶畫像,將消費能力、購買頻次、地理位置等數據編織成隱形枷鎖,老顧客忠誠換來的不是優惠是加價,企業看似獲得短期收益,實則是在透支品牌信用。
算法不能變算計,優惠券不能玩貓膩,價格體系如果變成無法驗證的黑箱,終將失去消費者的信任,寒了老顧客的心。
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