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送鵝毛主人公介紹
“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這句話是我們大家都耳熟能詳,但是你真的明白這句話的由來嗎?千里送鵝毛的故事,始于貞觀年間,主角竟是中國歷史上的“千古一帝”李世民。
千里送鵝毛典故簡介
秦王在玄武門附近殺死太子和齊王李元吉,史稱“玄武門之變”,逼迫父親交出政權。于9月4日正式即位,史稱“唐太宗”。公元627年,歷史正式進入“貞觀”時期。李世民使人民安居樂業,長安城成為一個繁榮的世界大都市。李世民才華橫溢,勇于擴張疆域,將唐朝推向巔峰,同時又贏得了四海臣服,外邦稱他為“天可汗”。
唐太宗統治時期,當時西域的回紇國偶然抓到一只美麗的白天鵝,潔白如雪,聰明伶俐,惹人喜愛,自古以來白天鵝就是一種非常稀有的動物。為了表達對中國和唐朝的敬意友誼,回紇王特地派使者緬伯高率隊護送白天鵝到長安獻給李世民,這就是千里送鵝毛的故事背景。
從西域的回紇國到唐朝的首都長安城,有幾千公里的路程。護送進貢“天鵝”的人雖然很謹慎,但古道并不像現在這樣寬闊平坦,一路交通十分落后顛簸。白天鵝在長途跋涉中生病,看起來疲憊不堪,白色的羽毛被灰塵覆蓋,失去了原來的光彩。
在使者團隊的精心護送下,白天鵝終于安全進入京畿。當護送隊接近長安城時,發現了一條清澈的河流,特使隊的隊長緬伯高,決定讓白天鵝出去喝點水,洗一洗沾滿灰塵的羽毛。不幸的是,向往自由和藍天已久的白天鵝,一離開籠子就高高地飛起來,消失在藍天里。緬伯高縱身一躍,只抓住了幾根羽毛。
看著手里的幾根鵝毛,緬伯高為自己為國王的囑托感到羞恥,甚至沒有臉見慚愧的李世民,緬伯高決定以死道歉,但隊里的其他人說服他:“聽說可汗慷慨善良,大人解釋原因,一定會得到他的原諒。”
所以緬伯高找了一塊白色的絲綢,小心翼翼地把梳理好的鵝毛包裹得整整齊齊,并在絲綢上寫了一首詩,“千里送鵝毛”就出自這里。
李世民會見了緬伯高送的鵝毛,并詳細解釋了這一事件。讀完這首詩,唐太宗覺得緬伯高忠厚老實,不辱使命,不僅沒有責怪緬伯高,而且還重獎了他。而千里送鵝毛的故事自此流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