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兒莊古城有什么特點?
臺兒莊古城屬溫帶季風氣候,受海洋的調節和影響很大,四季分明、日照充足、熱量豐富、無霜期長。全年平均氣溫14℃,年平均降水量794毫米。年平均日照時數2182.3小時,無霜長。全年主導風向為東北風,平均風速為2.3米/秒。 春季一般從3月24日至5月19日,歷時2個月左右,具有氣溫回升快,降水較少,多風,蒸發旺盛等特點;夏季從5月20日至9月18日,歷時四個月左右,具有炎熱潮濕,高溫和暴雨天氣較多;秋季從9月19日到11月10日,歷時2個月,具有降水減少,氣溫下降,天氣涼爽,日照較充足,偶有高溫天氣,或出現連陰雨;冬季從11月11日至次年的3月23日,具有寒冷干燥,多西北風,雨雪稀少等特點。多年平均氣溫14℃,年最低平均氣溫8.2℃,年最高平均氣溫19.5℃。
臺兒莊古城擁有北方大院、徽派建筑、水鄉建筑、閩南建筑、歐式建筑、宗教建筑、嶺南建筑、魯南民居等八種建筑風格。明清及民國中前期,臺兒莊古城及閘區內的建筑之可考者,計有水門6座、哨門7座、碉堡8座、官署9座、藥棧(醫院)18座、廟宇33座、學校40座、其他各類商鋪百余家、民居六千多棟。城內建筑以簡潔樸素為主要特征,具有“七分雄、三分秀”的特點。許多建筑都均傍河而筑,前有臨街的店鋪,后有運河碼頭,建筑風格“順天然、親人和”,既體現了北方建筑的壯觀沉實,又體現了南方建筑的靈巧秀美。
臺兒莊古城有什么文化內涵?
臺兒莊是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壁最典型的城市。因地處南北過渡帶,運河落差大,各路商賈紛紛云集于此,定居經商,帶來了不同的文化,使這里成為運河文化的典型代表。臺兒莊匯集了八大建筑風格和世界五大宗教,擁有30多座廟宇,形成了三千里運河沿線獨有的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鮮明文化特征。
臺兒莊文化的原始基因是楚漢文化,但運河貫通后,北方的秦晉文化、燕趙文化及以南方的淮揚文化、吳越文化等一齊涌入臺兒莊,形成了兼容并蓄、異彩紛呈的運河文化。臺兒莊的宗教文化非常發達,除中國本土信仰外,佛教、基督教、伊斯蘭教、猶太教等都先后傳入,建有各類廟宇30余處。民間文藝具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如柳琴戲、運河花鼓、漁燈秧歌、運河大鼓、運河號子等,都已被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教育事業非常繁盛,明清及民國前期建有學院、義學、國民小學、教會學校各2座,私塾32處。
有關史料顯示,歷史上的臺兒莊集八種建筑風格、幾十座廟宇(寺廟、文昌閣、道觀、泰山娘娘廟、媽祖閣、清真寺、基督教堂、天主教堂等)于一體,這在中國是極為罕見的。臺兒莊在歷史上就是一座水城,“汪”渠相連,隨“汪”而居,很有特色,是一座近百條水街、水巷形成的水巷縱橫、以船代步的古水城。
關鍵詞: 臺兒莊古城 臺兒莊古城的介紹 臺兒莊古城的特點 臺兒莊古城的文化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