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猴戲著稱的紹劇,原名紹興亂彈,已走過400余載。作為中國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紹劇唱當地方言,以高亢激越的唱腔、粗獷豪放的表演見長。
20世紀40年代,由“紹劇宗師”六齡童(章宗義)主演的36本連臺本戲《西游記》亮相上海老閘大戲樓,首創猴戲一舉成名。
2024年是六齡童誕辰100周年。作為六齡童之子,六小齡童在1986年版電視劇《西游記》中扮演的孫悟空形象深入人心。他回憶道,自己跟紹劇非常有緣,曾經還和浙江紹劇團聯合演出紹劇猴戲《大鬧天宮》片段,以及參與兩次相關紀錄片的拍攝。
六小齡童表示,自己獲得過不少榮譽和頭銜,但他倍加珍惜“紹劇文化推廣大使”這一身份。他希望,“攜手各方共同努力,把紹劇藝術發揚光大。”
當日,多個紀念活動陸續開展,包括“周恩來同志與六齡童、小六齡童合影銅像”揭幕,舉行《六齡童紹劇猴戲藝術專題紀念郵冊》贈送儀式等。主辦方表示,希望借此契機,讓更多人感受到紹劇猴戲藝術的獨特魅力。
老戲復排是傳承紹劇猴戲的一大著力點。當晚,復排后的紹劇猴戲《孫悟空大鬧乾坤》進行首演。
據浙江紹劇藝術研究院相關負責人介紹,該戲同樣取材于名著《西游記》,20世紀80年代初,擔綱主演的六齡童等人將36本連臺本戲《西游記》中頭本的數折,整合為紹劇猴戲《孫悟空大鬧乾坤》。今年,該戲入選“2024年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資金”項目。
“我覺得非常有意義,這不僅是紀念我父親個人,更是致敬紹劇猴戲藝術。”在六小齡童看來,“紹劇屬于中國也屬于世界,傳承發揚戲曲藝術需要大家共同參與和努力。因為如果沒有唐僧、沒有沙和尚、沒有白骨精,也就沒有今天的經典。”(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