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為王”造車理念相繼落地比亞迪2022年掙了30億元
近日,比亞迪公布了2022年財報,全年營收4241億元,平均每天進賬11億元;歸母凈利潤166.22億,同比暴漲445.86%,如此傲人的業績表現,在A股上市公司中也很難找幾個出來。
換個角度看,2021年比亞迪的歸母凈利潤為30.45億元,相當于2022年一年掙的錢,比2021年累計5年掙得還多。堪稱比亞迪造車20多年來,史上最好的財報。
雖然比亞迪旗下不止汽車板塊,還有手機及其它電子產品代工組裝業務,但財報顯示,比亞迪2022年的汽車業務營收為3246.91億元,同比增長151.78%,占據集團營收的76.57%。
至于電子產品的代工組裝業務,營收為988.15億元,同比增長14.3%,占據總營收的23.3%。可以說,目前的汽車、電池板塊,仍是比亞迪集團的營收支柱。
而比亞迪能夠在營收和凈利潤方面實現雙突破,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其新能源車型的銷量大爆發。2022年,比亞迪超過特斯拉,不僅問鼎中國,也是全球新能源汽車銷冠。
數據顯示,去年,比亞迪的新能源車銷量是186萬輛,同比增長208.64%。根據乘聯會數據,新能源乘用車國內零售567.4萬輛。比亞迪的市占率達到了32%,相當于國內每賣出10輛新能源汽車,就至少有3輛是比亞迪。國內市場,曾有如此風光場面的上一位車企,是德國大眾。
比亞迪2022年爆發 做對了什么?
重磅技術相繼落地 “技術鐮刀”收割新能源用戶
顯而易見,比亞迪在2022年除了趕上風口之外,還成功起飛了。而這除了幸運之外,也是比亞迪“技術為王”造車理念相繼落地,開始在國內新能源市場,憑借“技術”收割紅海市場用戶的直接體現。
事實上,比亞迪的新能源爆發,在2020年開始表現的最為明顯。2020年銷量42萬輛;2021年猛增至70.5萬輛,到2022年,則徹底爆發至186.3萬輛。這不僅與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大變有關,也與比亞迪重磅技術相繼發布落地關系密切。
從一開始,比亞迪就沒有完全倒向純電陣營,而是堅持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兩條腿走路,比亞迪先是推出了刀片電池,無壓力通過針刺挑戰的極端測試,打消了公眾對電動車電池安全性和壽命的擔憂。
緊隨其后發布的DM-i 超級混動,則將插電混動技術,打到了和燃油車平級的價格,并且油耗更低、動力性能更好,徹底顛覆了國內燃油車市場。
至于e 平臺 3.0、CTB 電池車身一體化和DM-p 王者混動、易四方等技術,不僅逐步鞏固比亞迪“技術為王”企業理念的護城墻,也同時推動了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技術變革。
短短兩年內,比亞迪眾多重磅技術相繼落地,與其持續加大研發力量的投入有直接聯系,財報顯示,2022年,比亞迪研發投入增長90.31%至202.23億元。
研發人員數量也明顯增長72.59%,目前已經達到69697人,人員同比增長73%。學歷方面,碩士和博士的人員翻倍,大量充足的“技術人才”供應,也讓比亞迪“技術為王”的理念越來越具體化。
單車均價超合資豐田、大眾 利潤率直逼特斯拉
此外,同樣值得關注的是,比亞迪近年來的高端化路線,走的也是越來越穩。與國產車普遍賣車不掙錢只為賺吆喝不同,比亞迪如今在主流國產車企中,單車均價和汽車毛利率也連年走高。
目前比亞迪單車售價較去年的15萬元提升至19萬元,已經遠遠將大眾、豐田等合資品牌甩在身后。而且,比亞迪新款漢、唐等旗艦車型,單車售價達到30萬元左右,漢家族單車成交均價超過25萬元,騰勢品牌售價更是高達40萬元,比亞迪的高端化趨勢穩步加快。
汽車售價的提升,也給比亞迪帶來了更大的利潤空間,2022年其汽車業務毛利率達到20.39%,逐漸向特斯拉的26.2%逼近。而特斯拉的單車毛利率水平,目前是全球前三的水平。
毛利率提升對比亞迪來說,單車盈利能力也同步增加。據悉,2021年上半年比亞迪的單車利潤僅為828元,但2022年四個季度其單車利潤分別達到0.24萬元、0.7萬元、0.95萬元和0.98萬元。未來,隨著騰勢、仰望等超高端品牌的車型開始走量,比亞迪的單車盈利能力更是不容小覷。
比亞迪新能源加速出海 歐美日汽車強國接連被“偷家”
值得關注的是,因為出海進程的加快和市場反響超乎預期,比亞迪很快也將會成為世界的“BYD”,2022年,比亞迪全年累計出口新能源乘用車55916輛,同比增長307.2%。
與之前國產車只敢進軍亞非拉等汽車工業落后國家不同,2022年,比亞迪加快了歐洲、亞太乃至日本市場的布局。
如今,比亞迪新能源已經進入日本、德國、澳大利亞、巴西等43個國家和地區,并在當地不少市場躋身暢銷車型行列。
比如在以色列和泰國,比亞迪元Plus一經發售,就迅速成為當地市場新能源汽車銷冠。以目前比亞迪的產品力來看,對海外不少國家的新能源市場來說,簡直就是降維打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