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文化遺產創造最多、體量最大的三個地區是山東、江蘇和黑龍江。 山東處于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非常突出的區域,東營市是首個在網上公布東營市非物質文化遺產申報成果的地區。 江蘇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豐富度最高、覆蓋度最廣的省份,安徽、河南、浙江、貴州、廣西和云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都集中在江蘇省。 黑龍江人口少,是中國罕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富礦區”。特別是黑龍江民間藝術的巨大消耗,直接導致其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匱乏。
河南最近一年內靠著“文化”屢次出圈,今天一起來盤點下河南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吧~
1、豫劇
豫劇也叫河南梆子、河南高調、河南謳,是發源于中國河南省的一個戲曲劇種,中國的五大劇種之一,中國第一大地方劇種,居中國各地域戲曲之首。以唱腔鏗鏘大氣、抑揚有度、行腔酣暢、吐字清晰、韻味醇美、生動活潑、善于表達人物內心情感著稱,顯示出特有的中原藝術魅力,憑借其高度的藝術性而廣受歡迎,以豫劇表演家崔蘭田、張寶英為代表的崔派藝術在豫劇界獨樹一幟,享譽海內外。
2、少林功夫
少林功夫,又稱少林武術,是我國著名的武術流派之一。其歷史悠久,影響深廣,是中國傳統武術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少林功夫最突出的特點是“禪武合一”,即以禪入武,習武修禪,因此又有“武術禪”之稱。少林功夫是指在嵩山少林寺這一特定佛教文化環境中歷史地形成,以佛教神力信仰為基礎,充分體現佛教禪宗智慧,并以少林寺僧人修習的武術為主要表現形式的傳統文化體系
3、汴繡
汴繡也稱“宋繡”,是流行于河南開封一帶的傳統刺繡藝術,因產生于北宋的都城汴京開封而得名,是中國傳統刺繡工藝品之一,歷史悠久,素有“國寶”之稱,也是河南著名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它以繡工精致、針法細密、圖案嚴謹、格調高雅、色彩秀麗而著稱,早在宋代就已馳名全國,是刺繡藝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4、信陽毛尖茶制作技藝
信陽毛尖又稱豫毛峰,屬綠茶類,是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因信陽茶區的五大茶社產出品質上乘的本山毛尖茶而名為“信陽毛尖”。信陽毛尖具有“細、圓、光、直、多白毫、香高、味濃、湯色綠”的獨特風格,因其顏色清新,不含有任何的雜質,再加上外形勻整,富育光澤以及獨特的清香味,喝入口中后清爽甘醋讓人回味無窮,其湯色嫩黃綠明亮有光澤,香味清香撲鼻,而稱為“綠茶之王”。
5、羅山皮影戲
羅山皮影戲是河南省羅山縣傳統戲劇,是一種古老的具有獨特魅力的傳統民間藝術,系由古代中原影戲逐漸演變形成,其唱腔音樂蘊涵有江淮地區民間音樂的元素,演唱時真假聲轉換自如,呈現出高亢明亮、委婉動聽的藝術風格。其唱詞詼諧幽默,體現出江淮民間口頭文學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