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鯰魚”特斯拉的一舉一動,都牽動著大眾的神經,尤其是與特斯拉展開正面交鋒的新勢力造車來講,隨時都要保持警惕。在電動車市場競爭日益加劇的情況下,特斯拉通過科技創新、降本增效以及擴大市場規模等方式,構成了企業的護城河。近日,在特斯拉投資者日上,備受期待的“秘密宏圖第三篇章(Master Plan Part 3)”揭開了神秘面紗。
降本增效仍為主旋律
在經濟增速放緩之下,“降本增效”成為企業應對風險、激活企業可持續發展內生動能的重要途徑。為實現這一目標,特斯拉將對下一代汽車的生產流程、汽車設計、供應鏈整合等方面進行優化。
【資料圖】
汽車生產過程是一個復雜的工業生產,過去傳統生產流程是按照壓鑄、車身、噴漆、總裝的串行模式進行。然而,特斯拉表示,下一代汽車的制造流程將同時進行串行組裝和并行組裝,更多工人、機器人將同時參與裝配工作,操作密度相比Model 3提高44%,生產效率也將提升30%,生產占地面積卻減少40%。特斯拉稱,目標是將下一代汽車組裝成本降低50%。
值得注意的是,特斯拉提及的是組裝成本降低,并非整車成本。業內人士分析,按照奧緯咨詢公司對電動汽車的成本算法分析,一輛成本2萬歐元的電動車,裝配成本是1500歐元,特斯拉將裝配成本降低一半,意味著成本降低了750歐元,也就是5500左右的人民幣。
為了減少工廠占地面積與生產成本,特斯拉曾推出一體化壓鑄技術以及底盤電池一體化設計。數據顯示,采用一體壓鑄后車底的Model Y相較Model 3后車底縮減79個零部件,焊點由700至800個減少到50個,車底重量降低30%。
汽車設計方面,特斯拉將繼續減少車身零部件數量,并強調自研和軟件的重要性。據特斯拉介紹,特斯拉下一代平臺將減少75%的碳化硅使用,下一代永磁驅動電機將完全不使用稀土材料,在不損失能效的情況下使總制造成本下降1000美元。此外,特斯拉還將為下一代汽車自主設計所有控制器,以降低電子設備的復雜性和成本。
特斯拉控制成本的能力有目共睹,特斯拉首席財務官扎克·柯克霍恩表示,到2022年,Model 3每輛車的成本已經降低30%,而弗里蒙特工廠目前的生產效率已是2018年時的兩倍,相較于傳統汽車制造商,特斯拉的管理成本要少60%至70%。
對于未來的規劃,特斯拉在投資者日當天再次表示,2030年企業年產能將提升至2000萬輛。申港證券認為,特斯拉不僅是業內率先實現連續盈利的新能源車企,而且正進一步鞏固自身的先發優勢。通過漲價策略和成本控制,不斷刷新行業天花板。
降價風波仍有余溫
國補退坡背景下,缺乏產品力的企業將會陷入“兩難境地”,新能源車市競爭將會加劇,車企將迎接降本增效的挑戰。1月6日,特斯拉中國在官網宣布,在售Model 3及Model Y全系國產車型將調整售價,Model 3起售價直降3.6萬元,Model Y起售價直降2.9萬元,Model 3起售價降至22.99萬元,而Model Y起售價降至25.99萬元。兩款車型其余版本的降價幅度從2萬到4.8萬元不等。
CMBI的數據顯示,1月9日至1月15日期間,特斯拉在中國的日均銷量較2022年同期大增76%,已至12,654輛。
特斯拉降價之后,同樣主打智能的小鵬汽車、問界緊跟其后。零跑、哪吒、埃安等新能源車企或以限時促銷或以金融政策優惠等方式加入降價陣營中。其中,零跑汽車在售車型全系調價,降幅最高接近6萬元。
出人意料地是,在燃油車時代領跑的日系品牌,在新能源汽車時代頻繁上演以價換量。2月9日,廣汽豐田官宣其bZ4X限時優惠3萬元,由原價19.98萬元~28.78萬元,降至16.98萬元~25.78萬。而一汽豐田銷售的bZ4X車型,在北京地區優惠政策在2萬元左右。
bZ4X是豐田基于純電平臺首次推出的電動車型,在一汽豐田和廣汽豐田均有銷售。不過,豐田的兩家合資公司生產的bZ4X,在設計、配置、價格上沒有明顯的區別。
除了豐田以外,日產在華的合資品牌也開啟了降價策略,北京地區,ARIYA的優惠基本在3萬元左右。
據不完全統計,截至目前,已有極氪、問界、小鵬、零跑、蔚來等超過十多家汽車品牌選擇降價或變相降價的策略。傳統車企因其體量、利潤,還有降價的空間,然而對尚未盈利的新勢力造車來講,此時打價格戰并不利于品牌的長久發展,但是不降價則會面臨生存危機。
以價換量求生存
新勢力造車陷入越賣越虧的怪圈。近期,蔚來和理想均發布了2022年的財報,年報主要的問題體現在企業增收不增利,虧損幅度進一步擴大。
財報顯示,2022年,蔚來總營收同比增長36.3%,至492.7億元。在營收增長的同時,蔚來的虧損也在進一步擴大,2022年全年凈虧損達144.37億元,較上年同期虧損擴大259.4%。
相比蔚來汽車,善于控制成本的理想汽車,虧損情況有所減少。理想汽車2022年營收452.9億元,同比增長67.7%,凈虧損20.32億元;2021年凈虧損3.2億元。此外,在蔚小理當中,2022年理想汽車的交付量高于蔚來汽車和小鵬汽車,全年共交付了13.32萬臺汽車,同比增長47.2%。
在新能源賽道,新勢力造車何時能夠像特斯拉一樣實現盈利,還是未知數。不過,蔚來汽車CEO李斌在財報電話會上表示,蔚來有信心在今年實現銷量翻倍,爭取四季度達到盈虧平衡。
新能源汽車是一個長周期、高投入、慢回報的行業,要想實現盈虧平衡,最重要的是降低單車生產成本。業內人士認為,目前,我國新勢力造車年銷量剛剛突破十萬輛,尚未形成規模效應。然而,居高不下的原材料價格也會影響企業的生產成本。此時,面對特斯拉以價換量的做法,新勢力造車更應該將重心放在提升銷量、穩定市場份額方面。
正如零跑汽車創始人所言,現在是拼殺階段,首先要保證市場占有率。“市場第一,兼顧毛利。2023年既要縮減、優化成本,同時也要追求更大的量。”
(圖/文網通社毛凱悅)關鍵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