佤族常見的樂器有什么
佤族的民間樂器種類繁多,形制古樸多樣,個性突出。絕大多數(shù)都是就地取材,樂器制作者往往就是演奏者,他們在長期的藝術(shù)實踐中,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演奏方法。
常見的樂器
拉弦樂有“獨弦琴”;
吹管樂有蘆笙、長短竹、葦、蕭笛、角笛、稻桿笛等。
打擊樂有木鼓、铓、镲、鈸、銅鼓、象腳鼓、蜂桶鼓、大鼓、竹琴等。
這些樂器中,有不少是從兄弟民族引進(jìn)的,佤族特有樂器大概只有木鼓、長短竹、竹蕭笛、角笛、獨弦琴等。
佤族民間舞蹈有哪些題材?
佤族民間舞蹈是佤族最古老的藝術(shù)形式之一。古樸粗?jǐn)U、傾心激越、富有狂熱性。在所有的藝術(shù)門類中,它是佤族寨民參加面最廣,掌握最嫻熟的一種群眾性藝術(shù),除生產(chǎn)勞動外,舞蹈又是原始民族傳授生產(chǎn)技能的一種手段,他們常常通過狩獵舞蹈,來傳授狩獵的本領(lǐng),贊頌狩獵舞蹈,來贊頌狩獵英雄,通過播種舞,薅旱谷舞,傳授生產(chǎn)知識。
舞蹈往往又是他們情緒的流露。每當(dāng)節(jié)日喜慶,宗教祭祀活動或婚喪嫁娶時他們通常是全寨出動歌舞,通宵達(dá)旦、吼聲震天,恨不得把大地頓通,充分表露自己粗獷的性格特征和民族氣質(zhì)。
佤族民間舞蹈,題材廣泛,種類特多,有原始宗教祭祖活動的舞蹈,如《木鼓舞》、《鏢牛舞》、《砍頭刀舞》、《打铓舞》;有反映勞動生產(chǎn)的舞蹈,如《狩獵舞》、《播種舞》、《舂臼舞》、《燒火舞》;有傳統(tǒng)風(fēng)俗性舞蹈,如《賀新房》、《竹桿舞》、《跳棺舞》、《過年舞》;有表現(xiàn)生活性舞蹈,如《甩發(fā)舞》、《對腳舞》、《穿花舞》、《蒿子舞》、《斑鳩舞》等。這些舞蹈按其伴奏的樂器或使用的道具,又可分為“葫蘆笙舞”、“三弦舞”、“笛子舞”、“鼓舞”或“桿舞”、“刀舞”等。舞蹈套路很多,各地跳法不一,但舞蹈動作大同小異,手部動作少,腳部動作多,有走步、踏步、彈動步、單跺腳、雙跺腳、端腳、踢腳、吸腳、蹲跳、轉(zhuǎn)身以及各種動、植物的模仿動作。因舞蹈群體性強(qiáng),仍一直保留著濃郁的圍獵求生,圍火取樂的原始特色,舞蹈隊形除少數(shù)娛樂性舞蹈,有站兩排相對而舞外,多數(shù)為手拉手,肩并肩,圍著篝火,沿逆時針方向舞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