掉頭發這件事,始終困擾著很多人。這頭發一旦掉起來,實在讓人頭疼,每次起床、洗頭,都是一抓一大把。
56歲的王女士(化名)也一直為此煩惱。在朋友推薦下,她決定“拼一把”,每天吃28顆促進毛發生長的小藥丸。結果頭發還沒長出多少,這些小藥丸先把她送進了醫院...
連吃近600顆增發藥
一項指標翻了50多倍
為了挽救自己稀疏的頭發,王女士之前嘗試用了各種辦法。最近,她在朋友推薦下,開始嘗試兩種新藥,說是可以促進毛發生長,還是中成藥。
王女士心想:“中成藥好啊,副作用小,還省去了煎藥的麻煩。”
可20多天時間過去了,王女士頭發沒有多長幾根,反倒逐漸出現了惡心、食欲減退,尿色加深,眼白和皮膚也看起來黃黃的。算起來,前前后后她已經吃了近600顆小藥丸。
直到高燒39℃,王女士一家人才意識到這個病來得蹊蹺。到附近醫院一查,轉氨酶升至2000+U/L,是正常人的50多倍,總膽紅素也有150+umol/L,已經是一個“小黃人”。
拿到化驗報告,他們嚇得趕緊來到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感染科。感染科病房醫生許湘飛接診后,詳細詢問了病史、用藥史。“我最近沒吃什么藥,主要在吃防脫發的藥,但這個藥是中成藥,我朋友也在吃,應該不是它的問題。”
許醫生仔細詢問了藥名,查看藥品說明書后,發現中成藥中含有何首烏成分,可以引起肝功能損害。
王女士住院期間完善了相關檢查,醫生們在排除其他病因所引起的肝損傷后,確診王女士為“藥物性肝損傷”。
傳統中草藥可能會
引起藥物性肝損傷
真相浮出水面,看著王女士驚訝的表情,許醫生連忙解釋,“是藥三分毒”, 凡是藥物都有毒副作用。
肝臟是人體內藥物匯集、轉化、代謝的“化學加工廠”,90%的藥物都需要在肝臟中進行代謝。所以,肝臟也是藥物不良反應發生的重要臟器,不恰當服用藥物會導致肝臟損害。
好在王女士沒有基礎肝病,雖然此次肝臟損傷重,但及時停藥接受保肝治療后,恢復還是順利的。但如果患者長期未能發現病因,導致病情加重,甚至會出現肝衰竭。
慎吃保健品
如何預防藥物性肝損傷?
王女士并不屬于個例,同一病房里住著的俞先生(化名)就是因為吃了網上買的保健品住進醫院的。
隨著人們對自身健康的重視,許多老年人聽信保健品的特殊功效,甚至越來越多的年輕人也在服用各式各樣的保健品調理身體。
保健品、膳食補充劑等藥物也不斷被濫用,人們對藥物安全性問題認知不夠,導致藥物性肝損傷的發病率在逐年升高。
那么,如何預防藥物性肝損傷?
1. 條件允許的情況下盡量避免應用有肝損傷的藥物,如必須使用,應從小劑量開始,密切監測,合用保肝藥;
2. 嚴格遵醫囑用藥,避免超劑量服藥和療程過長,避免頻繁用藥或多種藥物混合應用;
3. 用藥過程中若發現肝損傷(密切觀察是否出現尿黃、惡心、嘔吐等癥狀),立即停藥;
4. 用藥期間要定期進行肝功能監測,若出現異常應盡快在專科醫生進行干預;
5. 一些民間偏方或者中草藥、保健品等沒有明確提示具體成分、代謝途徑及不良反應的說明書,具有很大潛在風險,應盡量避免服用,切忌病急亂投醫;
6. 謹遵醫囑合理使用,不要盲目相信偏方、驗方、廣告等,不要跟風盲目使用中草藥及其相關制劑,從根本上科學防治中草藥致肝損傷的發生;
7. 患者自身也要提高安全用藥的意識,對藥物性肝損傷保持警惕性。
什么情況下要懷疑自己
出現藥物性肝損傷?
如果既往查肝功能指標均正常,近期服用過容易導致肝損傷的藥物,而后出現乏力、食欲減低、皮膚泛黃、瘙癢等不適。
去醫院檢查肝功能發現,谷丙轉氨酶、谷草轉氨酶、堿性磷酸酶、γ-谷氨酰轉肽酶等一項或者多項指標升高至參考值上限的3倍以上時,需要重視自己的健康狀況,及時到醫院就診。
藥物性肝損傷是一個排除性的診斷,需要排查病毒性肝病、酒精性肝病、非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膽汁淤積性疾病、遺傳代謝性肝病、感染等其他一系列的疾病。
因此,發現肝功能異常明顯的患者,需立即至醫院完善相關檢查,查明病因,對癥治療。
關鍵詞: 女子吃600顆增發藥致肝損傷 藥物性肝損傷 肝功能損害 化驗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