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時,是指按本地經度測定的時刻。地方時包括地方恒星時、地方視時和地方平時。地理學中所說的地方時通常指的是地方平時。地球表面經度每隔15*,地方時刻相差1小時,如北京和西安的經度分別為116*19'E和108*55'E,兩地的經度差是7*24",則它們的地方時相差29分36秒,即當北京地方時為正午12時,西安的地方時則為11時30分24秒。
本初子午線指的是什么?
十九世紀,在航海事業蓬勃發展的推動下,許多國家相繼建立天文臺,進行專門的天文觀測來測定時間。它們直接得到的都是地方時。為了協調時間的計量和確定地理經度,1884年在華盛頓舉行的國際子午線會議決定,采用英國倫敦格林威治(一譯格林尼治)天文臺(舊址)埃里中星儀所在的子午線作為時間和經度計量的標準參考子午線,稱為本初子午線,又稱零子午線(圖1)。從本初子午線開始,分別向東和向西計量地理經度,從0°到180°。
1957年后,格林威治天文臺遷移臺址,國際上改用由若干天文測時結果長期穩定性較好的天文臺組成的平均天文臺作為參考。由這些天文臺原來的經度采用值,利用天文測時資料反求各自的經度原點,再對這些經度原點進行統一處理,最后求得平均天文臺經度原點。1968年國際上以國際習用原點作為地極原點,并把通過國際習用原點和平均天文臺經度原點的子午線稱為本初子午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