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刺繡我掌握100多種針法,為傳承好技藝,一個圖案用一種針法繡教案,目前已完成了65種針法。”18日,云南省昆明市祿勸彝族苗族自治縣年近七旬的游定美如是說。
祿勸彝族刺繡傳承一千余年,是云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游定美是該項目的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祿勸彝繡協會會長。
2月17日,游定美(左)指導女兒劉曉潔刺繡。黃興鴻 攝
游定美的老家祿勸縣地處滇中北部,素有“三水一江地、彝歌苗舞鄉”之美譽。
“我的刺繡技藝師從母親楊銀煥。”游定美介紹,她1956年出生于祿勸縣則黑鄉,其母是當地遠近聞名的花匠及刺繡好手。
游定美解釋,彝族刺繡主要分青花繡、彩繡兩大類。青花繡只使用藍色線,配白色服裝,成品猶如青花瓷而得名;而彩繡使用多種顏色線,色彩更豐富。兩大類別的刺繡,均離不開前期的繪畫,繪畫人亦稱花匠,繡娘依圖配線刺繡,刺繡手法包括打結、梭針、套針、平針、挑針等100余種。
2月17日,游定美(左)與女兒劉曉潔展示用65種針法完成的作品。黃興鴻 攝
“我11歲時,父親因病去世。為減輕家庭負擔,我輟學回家當花匠和繡娘。”游定美稱,為提高繪畫水平,她用火炭不斷練習,后來用毛筆在自家的外墻上繪畫,引得全村人圍觀。14歲時,就有鄰居找她連畫帶繡制作衣服。
游定美的作品得到鄰居認可,此后訂單不斷。“長大后,我到則黑鄉開了飯館,同時從事彝繡產品制作,生意不錯。”游定美介紹,1998年,她到祿勸縣城經營當地首家彝繡店,產品供不應求,并帶到日本、尼泊爾、德國等展銷,亦成為搶手貨。許多人慕名前來拜師。
作為傳承人,游定美除了制作彝繡產品銷售,還到云南各地開展培訓、傳技藝,至今培訓學員逾1萬人次。
2月17日,一名彝族婦女挑選服裝。黃興鴻 攝
“隨著年齡增大,我怕以后教不了人,這些針法會失傳,所以打算留下教案。”游定美稱,她會將100多種針法都通過一針一線留存下來,有條件還想成書、拍視頻留下更細致的教學。
游定美的女兒劉曉潔稱,會傳承好母親的技法,宣傳好彝繡產品,帶領更多繡娘增收。
祿勸縣高度重視彝繡產業發展,截至目前,彝繡工坊、企業約70家,繡娘逾5000人。彝繡產品豐富多彩,涉及衣服、帽子、手提包、配飾等,彝繡產業正為鄉村振興注入新活力。(完)
關鍵詞: 云南祿勸 m9評測 最新越野車10萬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