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遂是誰的門客(毛遂自薦成語怎么來的),一起來了解下吧。
毛遂是誰的門客?關于毛遂生平故事很少,他最著名的故事是“毛遂自薦”,很多歷史書上都有記載。當然,故事的主人公是毛遂,還有另一個主角,那就是平原君。毛遂能過遇見平原君也是毛遂的運氣。
毛遂是誰的門客,毛遂是戰國時期趙國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大多數人都是通過毛遂自薦的典故認識他的。
公元前257年,秦國在長平之戰擊敗趙國后,再次圍攻趙國邯鄲,但趙國被長平之戰擊垮,無法抵抗,于是趙孝王聽從了平原君的意見,打算向楚國求助。
平原君被命令在危機中去楚國,在他去之前,決定從他的1000多名門客中挑選20名有才華的人和他一起去。趙勝知道這種求助楚王可能不會同意,楚國軍隊幾次輸給秦軍,楚王為了自保一直不敢招惹秦國。雖然勝算不大,但在趙國這個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即使有十分之一的勝算,也應該試一試。因此,門客中不僅要口才好,足智多謀,而且要有勇氣。最終,趙勝只挑選了19人,這時還差一個人。
這時,毛遂已經在平原君門下三年多了,一直默默無聞,沒有機會施展自己的才華。他聽還差一個人,于是主動找到趙勝,說自己愿意去。
平原君聽后不同意。他有這個任務很重要,20人都是精挑細選的人才,你有什么理由來湊數?然后他對毛遂說到:“你來了三年了,在我面前也沒聽到任何人提起過你。人才如裝在袋子里的錐子,人很快就會發現它的鋒芒,你已經三年沒有展示你的鋒芒了。這種重要的任務,我怎么帶一個沒本事的人?”
毛遂反駁道:“我沒有表現出鋒芒的原因是你從來沒有把我放進你的口袋,如果你早點把我放進你的口袋,我不僅會露出尖,還會露出整個的身體。”
平原君認為有道理,并認為這個人膽識過人,所以他要求毛遂加入團隊,當晚前去楚國。正如平原君所料,楚國的談判進展不順利。從早上到中午,沒有任何進展。楚王怕狼怕虎,不愿出兵相助。除了毛遂剩下的門客都急得焦頭爛額。時間不等人,毛遂趁此機會,手持長劍,向楚王走去,慷慨激昂陳訴楚國派兵救援趙國的利弊,并與楚王談判時沒有絲毫膽怯。最終說服楚王出兵救趙,這一事件后,毛遂以三寸不爛之舌享譽海內外,被趙王重用。
毛遂是誰的門客,就是平原君趙勝的門客。其實對于那些古代門客來說,大多數都是自負的,但毛遂卻不同,但正是因為這種不同,最終成為了最有能力、最有影響力的門客,幾千年來,毛遂的形象已經深入人心,受到后世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