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族主要分布于哪里?
黎族現有人口1463064人(2010年)。主要聚居在海南省的陵水、保亭、三亞、樂東、東方、昌江、白沙、瓊中、五指山等縣市,其余散居在海南省境內的萬寧、儋州、屯昌、瓊海等縣市以及貴州等省。
黎族名字是怎么來的?
黎族是海南島最早的居民。在我國古籍上很早就有關于黎族先民的記載。西漢以前曾經以“駱越”,東漢以“里”、“蠻”,隋唐以“俚”、“僚”等名稱,來泛稱我國南方的一些少數民族,其中也包括海南島黎族的遠古祖先。“黎”這一族稱最早正式出現在唐代后期的文獻上,唐末劉恂在《嶺表錄異》中就有“儋(州)振(州)夷黎海畔采(紫貝)以為貨”的記載。但普遍作為黎族的專用族稱,則是在11世紀宋代以后才開始固定下來,并沿用至今。
“黎”是他稱,是漢民族對黎族的稱呼。黎族稱漢族為“美”,意即“客”,他們以漢人為客人,自己則以土著自居。黎族內部因方言、習俗、地域分布等差異有“哈”(過去作“侾”)、“杞”(又稱“岐”)、“潤”(過去漢稱“本地”黎)、“美孚”、“賽”(過去稱“德透”黎或“加茂”黎)等不同的自稱,但在對外交往時一般都自稱為“賽”,賽是其固有的族稱。黎族語言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黎語支。由于與漢族長期接觸,大多數黎族群眾都能兼說漢語,通用漢文。過去黎族沒有本民族文字,均使用漢字,1957年黨和政府曾幫助創(chuàng)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黎文。